欢迎来到河南体育学院总务处!

生活常识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生活常识 >> 正文

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

发布时间:2012-05-28 作者: 点击数:
生活小常识 

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



  随着春风的临近,各种春季的传染病也不顾人们的厌恶与否,在人们的稍不提防中,不邀而至,为了辨清它们的丑恶面目,现将它们的罪恶表现及预防和治疗的简单方法介绍如下:

一、肺结核:

  绝大多数是由呼吸道传播。主要体质素弱者多易感染,多呈慢性过程,结核杆菌低抗力较强,在干燥痰中能存活 6-8 个月,对湿性敏感, 60 ℃ 经半小时或者煮沸 5 分钟,即可杀死。属于依靠飞沫传播的疾病,是前几年明显减少而近年又呈增多趋势的疾病。

  预防肺结核主要通过养成良好习惯,不随地吐痰,不与患者亲密接触,积极地预防接种长介疫苗。而治疗原则是:早期、联合、规律、足量、全程。

二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(非典)。

  是 2003 年初爆发的一种主要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它是传染性强、病情较重、进展快、危害大的新型传染病。临床表现为: 1 、潜伏期一般 1-10 天,多数患者 4-5 天发病。起病急,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,体温一般 > 38 ℃,偶有微寒,可伴有头疼、肌肉酸痛、乏力、腹泻;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;可有咳嗽、多为干痰、少痰,偶有血丝痰;可有胸闷,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及明显呼吸窘迫。但少许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,尤其近期有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。早期 WBC正常或降低,淋巴细胞 ↓ ,晚合并细菌感染者可有 WBC↑ , 部分血小板 ↓ ,多数肝功异常。部分患者可有心肌酶 ↑ ,白蛋白 ↓ 。少数有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。 X 线以显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、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,部分患者进展迅速,呈大片状阴影,常为多时或双侧改变,阴影吸收散漫。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。若检查结果阴性, 1-2 天后应予复查。高分辨力 CT ( HR—CT )能早期发现病变。

  预防和处理,疫点消毒处理及时,及公众的健康教育,因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尚未明确,但传染性和致病力强,报告时限应比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,如若发现非典病例后,城镇于 6 小时内,农村于 12 小时内,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。处理时采取分诊类别及相应处理的方式。

三、腮腺炎

  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致,它主要通过飞沫或唾液污染食具或玩具传播。学龄儿童为易感者。潜伏期 2-3 周,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,若无膈并感染,病程 1-2 周可自愈。青春期感染者可引起睾丸炎、卵巢炎等并发症。

  处理方法:多饮开水,服抗病毒的药物及休息,并绝对隔离病人。

四、 AIDS (艾滋病)。

 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 HIV )感染的免疫缺陷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:患者血清 HIV 阳性,同时伴有发热、咽炎、淋巴结肿大等自限症状(急性期)。该期约持续 1-2 周后进入感染的无症状潜伏期,此时外?血中 HIV 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。但随着感染的时间的延长, HIV 重新开始大量复制并赞成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,逐渐发展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, AIDS 相关综合症,最后发展成为 AIDS 。

  预防和处理。基于 AIDS 主要通过 1 、同性或异性性行为; 2 、输入带 HIV 的血液和血制品及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等; 3 、母婴传播等形式传播情况,制定措施,采取 1 、让人们认识到 AIDS 的传染方式 及其严惩危害,杜绝吸毒和性滥交; 2 、建立 HIV 感染的监测系统; 3 、加强国境检疫; 4 、对供血者进行 HIV 抗体检查。目前治疗 HIV 主要是: 1 、加强对 HIV 疫苗的研究; 2 、加强抗病毒治疗。

五、肠道传染病。

  是高校内最易发生的传染病,主要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发热、里急后重等症状。是通过接触,由口传播,故个人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,同时学校把好食品的卫生。处理主要抗菌、补液治疗。

六、禽流感。

  禽流感是近二年发生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,据专家意见,只发还有动物疫情发生,就会有禽流感的存在,国际专家预测,禽流感可能会大流行。目前做法是: 1 、加强监管,尽早发现传染病,尽早进行疫情监测。我国禽流感人感染者处于高散发、高病死的态势。这是规模禽类免疫使人间疫情高度散发;而高病死率则与处于游行早期的病死率低,两者相差一倍左右,随着疫情扩散,病死率下降。 2 、与病人的免疫有关系。 3 、与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治疗有关系。

  目前处理禽流感的主要措施: 1 、加强禽类防疫。 2 、提高自身免疫抵抗力。 3 、对患禽流感疫区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隔离的方案。

 

关闭

联系电话

综合管理办公室

联系电话:0371-63631879

办公地点:行政楼110

场地科

联系电话:0371-63632160

办公地点:综合训练馆101

伙食科

联系电话:0371-63631057

办公地点:综合服务楼2楼

医务所

联系电话:0371-63631056

办公地点:教学楼1楼

版权所有:河南体育学院总务处  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

邮编:450044   电话:0371-63631879